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

張德江是不是太子黨?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程恭羲

  這幾年有關張德江到底是不是太子黨,網上衆說紛紜,甚至有些地方網站公開稱,“張德江的父親是開國少將張志毅”,但是,這一說法被到質疑。張德江曾經親口提到他的家庭是普通農民。

  網上資料顯示:張志毅,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1964年晉昇)。曾任中南軍區炮兵參謀長、廣州軍區炮兵副司令員、濟南軍區炮兵代司令員、副司令員、顧問。1997年逝世。

   據張德江自己回憶,他的父親本來在中共建政前夜即參加了解放軍,但1950年因病被轉業至軍墾農場,每月的幾十元工資無法養活全家。實行“統購統銷”政 策後,張德江的父母又把在老家農村因為沒有壯勞力而生活無以為繼的張德江的爺爺奶奶,接到自己身邊,而爺爺奶奶因為沒有城市戶口,所以沒有城市“供應糧” 待遇,張德江的奶奶為保證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只好把全家每月的供應口糧中的“細糧”(當時稱大米和小麥麵粉為細糧)拿到黑市上或與生活條件較好的人家交 換“粗糧”(高梁米、玉米麵、豆面、苞米茬子等,均為粗糧)。因為一斤“細糧”可以換到兩斤左右的“粗糧”,這才保證張德江的全家每日三餐能夠有高梁米粥 充飢。

  《中共太子黨》一書作者之一高新曾根據張德江接受《廣角鏡》專訪,撰寫過一篇有關張德江不是太子黨的文章。文章稱,張志毅將軍1997年逝世,但是2004年中山大學校友會專門到吉林看望張德江父親,在在證明張志毅將軍並非張德江父親,其父只是普通工人。

   早前仍能在網上檢索到的《企業家校友探望張德江書記的老父親》文章介紹說:(2004年)7月,部分企業家校友提前考察東北期間,中山大學高等繼續教育 學院總裁EMBA同學會邱小偉會長代表李延保書記、黃達人校長,探望了仍然住在吉林的張德江書記的老父親。在一幢普通的舊式樓房裡,代表見到了張書記的父 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也無法相信這套普通民居,就是廣東省省委書記的父親的家。

  目睹老人家簡樸的生活,代表們深受感動。邱小偉校友首先向老人家說明了國家特別是廣東省近年來大力扶持民營企業,使民企得到飛速發展的情況,以及中山大學為民營企業家搭建交流平台,為民企回報社會、參與振興東三省老工業基地建設創造條件等中大組團參加經貿活動的原由。

   隨後,代表與老人聊起了家常。說起兒子的繁忙,老人感嘆道:“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兒子了,只能在電視上看到他。”原來,老人只到過廣東一次,而且因為擔 心影響兒子的工作只住了很短一段時間。老人家還說了這樣一個故事:老人從來沒有坐過兒子的汽車。有一次,老人去看望兒子,不料,突然病倒了,想著兒子身邊 就有車,老人原以為兒子會用他的車送自己去醫院,誰料兒子向他解釋說,車是政府配作工作用的,不能用在私人的事上。隨後自己拿錢為父親打的去醫院看病。從 那以後,老人就再也不坐兒子的汽車了。聽著老人動情的講述,在場者無不肅然起敬。

  儘管這篇文章有廣東媒體為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大唱讚歌之嫌,但作為官方媒體和知名的中山大學,應該不會在“張德江父親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公開“造假”,這也是高新等學者斷定張德江不是太子黨的主要根據。



  張德江在回答記者提問。

  當集體戶戶長,靠李德洙提拔

  1946年11月,張德江出生在遼寧台安縣桓洞鎮一個叫做十八戶屯的小地方。說起桓洞鎮,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在二十世紀聞名中國的大人物——少帥張學良。張學良出生在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並在此渡過童年。而張德江的祖居地祁木村十八戶屯,距張家窩堡只有不到五公里。

  不過,雖然張德江的出生地是遼寧台安,但他卻是在吉林長春長大成人的,最後曾當過吉林省的“封疆大吏”。因此,張德江一直把吉林稱為自己的家鄉。

   長春市第四中學是張德江的母校。至今該校的簡介還寫著:歷盡百年滄桑,經過百年沈澱和積累的長春四中,擁有光榮的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創造了眾多驕人 的業績,培養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優秀人才,為長春市乃至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 志即畢業於長春四中。

  也許是因為在1953年秋季小學招生時,因為未滿七歲而被迫推遲至1954年入校,張德江高中畢業時正巧就趕上了“文革”,大學停止招生。1968年,他開始在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公社太平大隊當“插隊知青”。

   2008年3月,已經當上國務院副總理的張德江,在兩會期間對吉林省代表說:“吉林是我的家鄉,我始終牽掛著吉林,時時刻刻關注著家鄉的發展變化。” “上次,我回吉林省的時候,沒有去延邊,我1968年插隊在那裡,在延邊工作了22年,延邊所有的村我都去過,我對延邊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希望有機會能回 延邊看看。”

  張德江在長春市第四中學讀高中時,就是學生會主席,1968年11月,到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公社太平大隊插隊落戶,他擔任集體戶的戶長後,即要求生產隊按政策規定給分配自留地。當地知青和農村幹部很佩服他的組織才幹和對周圍人群的凝聚力。

  張德江在插隊差一個月滿兩年時,被在縣委工作的李德洙等人發現,從有限的提幹名額裡擠出一個給他,使他成了汪清縣革命委員宣傳組幹事,工作了三個月便被發展入黨。

   李德洙是汪清縣的朝鮮族人,擔任過縣委常委兼團縣委書記、中共縣委副書記等職務。文革結束後,他又擔任過團中央委員、團省委副書記兼吉林省青聯主席,延 邊朝鮮族自治州委書記、州長,中共吉林省委常委。1988年1月當選副省長,1990年11月調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92年8月,出任中央統 戰部副部長,1998年3月,在朱鎔基內閣中任國家民委主任。張德江能被提拔為國家幹部,進入汪清縣革命委員會工作,全靠李德洙的推薦提拔。(《明鏡月 刊》37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